在展廳展館設計施工進程中,空間布局合理與否起著決定性作用,直接關乎展示成效與參觀者的體驗感。為有效規避空間布局不合理的狀況,可從以下幾個關鍵方面著手。
深入前期調研與規劃:在設計施工前期,務必深入地了解展廳展館的展示目的、展品特性以及目標受眾的需求。以自然科學博物館為例,若要展示恐龍化石等大型展品,就需要預留足夠大且挑高較高的空間,以完整呈現展品的全貌和氣勢。同時,考慮到參觀者的年齡層次和參觀習慣,要合理規劃休息區和互動體驗區的位置。如果目標受眾主要是學生群體,可將互動體驗區設置在靠近入口且較為開闊的區域,方便學生們參與互動。
參考案例與創新設計:廣泛收集并研究國內外的展廳展館設計案例,學習其空間布局的成功經驗。比如盧浮宮金字塔入口的設計,巧妙地利用玻璃金字塔引入自然光線,同時在地下空間合理規劃了展覽區域、通道和休息區,使整個空間既具有現代感又保持了良好的流線。在參考的基礎上,結合自身展廳展館的特色進行創新設計??梢赃\用一些新型的空間劃分方式,如利用可移動的展示墻、多媒體投影幕布等,靈活調整空間布局,滿足不同展示需求。
加強各方溝通協作:展廳展館設計施工涉及多個領域和參與方,包括設計師、施工團隊、展品供應商以及展館運營方等。各方需保持密切溝通,確保設計方案的可行性和施工的準確性。設計師在設計過程中,要充分聽取施工團隊關于空間實現難度的意見,避免設計出過于理想化但實際難以施工的方案。同時,與展品供應商溝通,了解展品的尺寸、重量和展示要求,以便提前規劃展示空間。展館運營方也要積極參與,從后期運營管理的角度提出建議,如考慮觀眾流量高峰時的疏散路線等。
利用技術手段輔助設計:借助數字化設計工具,如 3D 建模軟件、虛擬現實(VR)和增強現實(AR)技術等,對展廳展館的空間布局進行模擬和預演。通過 3D 建模,可以直觀地看到不同空間布局下展廳展館的整體效果,提前發現潛在問題并進行調整。利用 VR 和 AR 技術,設計師可以讓客戶和相關人員身臨其境地感受空間布局,更直觀地提出修改意見,從而優化設計方案,確保最終的空間布局科學合理,提升展廳展館的整體品質和吸引力